新政频出 重大基建和重点领域向民资开放再加码
发布时间:2019/3/7 8:38:02 浏览次数:
2019年更大力度民企支持政策正全速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2月28日,开年两个月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频频发声和出台政策,在打破行业准入限制、解决融资难题、降低成本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等关键处着手,力图精准突破民企发展痛点。与此同时,地方也在密集部署,在重大基建和重点领域向民资开放上加码,并以集中开工等方式倒逼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多位专家表示,开年以来,支持民企政策空前多样和密集,政策措施可谓“全方位”。与此前相比,更为注重精准突破。随着政策加快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民企获得感,助力民间投资稳步增长。
2019年开年,国务院就出台了普惠性减税政策。通过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优惠力度等,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之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个部委也在积极行动。比如,科技部表示,多措并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联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三年可为小微企业减负6000亿元的普惠性减税政策细则落地。
融资方面,央行增设考察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和债转股工作的专项指标,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发改委表示聚焦重点领域,扩大债券融资发行规模,以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从8个方面部署23条举措助力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地方也密集部署支持民企政策加快落地。比如,辽宁发布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6条发展举措。支持民间资本股权占比高的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甘肃出台“58条措施”,从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强化融资服务、降低经营成本等8个方面提出相关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困。不少地方在降低社保费率、加强司法保护等方面也有相应安排。
“本轮支持民企政策空前多样和密集,政策措施可谓‘全方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民企在稳定增长、保障就业、贡献税收以及增加经济活力、降低全社会负债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内外承压的背景下,政府正着力解决民企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税负重、成本高等核心问题。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坚定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活力,成为今年政策的着力点。不过,他也坦言,部分政策的落实还有待加强。
事实上,重落实已经成为此轮政策的重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都在部署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贯彻重要领域的“非禁即入”,并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为突破,倒逼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力促民资民企发展。
贵州今年将放宽民间投资准入,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实施10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确保完成民间投资6500亿元。海南则表示,要做好地方财力等配套资金保障,有效激活社会投资,坚持“非禁即入”,扩大旅游、养老、教育等领域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