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全国两会看建筑业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19/4/15 13:48:58 浏览次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在新时期,建筑业要继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必须把改革发展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明确自身定位、把握改革方向、抓住发展机遇,在新征程中实现新作为。
明确定位 打造品牌
“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仅为我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建筑业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增强了信心。2018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贡献了力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建议、议案,涉及实体经济的内容之多,均远超往年。而国家明确提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之多、力度之大,也是往年不可比拟的。这说明,国家对实体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作了新的评估,对实体经济在未来取得新发展寄予了厚望。从全行业视角来看,当此之时,建筑业应当统一思想,重新认识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找准定位,让“中国建造”在新时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20条改革举措,并为行业树立了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目标。这也是时隔32年之后国家专门为建筑业出台的改革文件,寄托着国家对建筑业更上一层楼的殷切期盼。“中国建造”的提出,无疑使人更多地想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以后,“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业是否有这样的实力?从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行业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拼搏、担当来看,中国建筑业企业具有再战辉煌、走向世界的能力与实力。
因此,业内人士应当具有全行业发展一盘棋的思维,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强化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意识,在巩固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全方位提升行业发展品质,让“中国建造”与“中国制造”并驾齐驱,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渊薮,成为推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把握方向 深化改革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行业系统性改革;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为建筑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规划了新路径。从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清晰脉络,更可以看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勠力同心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勇气。
从根本上说,建筑业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在经济、社会需求的深刻变化之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决定了建筑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劳务用工模式。建筑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绿色化、工业化方向进军。这也决定了,未来,行业改革仍将不断深入,企业必须紧跟国家改革步伐,否则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当看到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建筑业改革的“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