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阐明下一步工作重点
发布时间:2019/10/28 10:11:30 浏览次数: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出席吹风会,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问: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能否介绍下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的工作,以及下一步的计划?
宁吉喆:
你这个问题很重要,是对我们这方面工作的一个询问。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4个聚焦”。
第一,聚焦减审批减材料,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持续大幅取消行政许可等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比如,在投资审批事项清单方面。今年2月,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投资审批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为规范投资审批行为、提高投资审批“一网通办”水平提供了标准规范。又比如,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方面。2018年12月,发布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目前正在制定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同时,进一步缩减2019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比2018年大幅缩减,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共推出11项开放措施。
第二,聚焦规则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强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在监管过程中,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人员随机选派,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再比如,探索推进“大数据”监管。有的地方建设“风险洞察平台”,集合注册登记、商标、行政执法案件等工商系统数据,形成企业的大数据全景信息视图。
第三,聚焦激活力减负担,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清理出有违产权保护原则要求的规章、规范性文件5847件。对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案件集中攻坚,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减税降费,近年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到49项,减少幅度超过73%,降低了不动产登记费等数十项收费项目标准。今年又分两批印发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文件,超额完成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任务。
第四,聚焦减环节压时限,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方面,简化优化审批办理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再造审批流程,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推进信息化技术支撑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一网通办”,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多努力,人民群众少跑路。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
下一步,要以《条例》的出台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放管服”的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是做到“5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二是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跨部门“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