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个重大项目进展缓慢或长期停工
发布时间:2019/4/8 9:26:56 浏览次数:
审计署发布2019年第1号公告 抽查1627个单位 涉及资金4987.03亿元
43个重大项目进展缓慢或长期停工
审计署日前发布2019年第1号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从审计情况看,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个别单位违规收费数千万元
审计关注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发现13个地区的13家单位违规将应由财政资金承担的评估评审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或利用政务平台资源违规收费4449.56万元;8个地区和部门的43家单位依托行政职权及影响力,通过垄断经营、摊派、评比达标等违规收费5858.44万元;8个地区的9家单位在未转企改制或未与主管部门脱钩情况下,违规开展与主管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并收取费用8715.08万元;27个地区和部门的117家单位违规收取或未及时清退21类保证金48.51亿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辽宁省、黑龙江省、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重庆市、山东大学、国家统计局等省市和单位未及时清退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行业自律保证金、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文明施工保证金、项目建设保证金、能耗与污染排放保证金、税收保证金、劳保费用保证金、城中村改造风险保证金、土地补偿款共计42.68亿元。有单位违规收费高达数千万元。
43个重大项目进展缓慢或长期停工
审计重点关注了中央就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等“六稳”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在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仍有3个地区的2项就业资金使用不规范,涉及金额99.12万元;1家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等要求不到位;45个地区存在违规向外资企业收费、违规对备案事项进行审批、未在规定时限为外资企业办理备案等问题;16个地区和单位的43个重大项目存在建设进展缓慢或长期停工问题,涉及投资527.46亿元。
审计还重点关注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被审计地区和部门能够不断推进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服务,但仍有7个地区的9家单位未按规定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或落实简政放权等政策措施不到位。
有5个地区的27家单位在工程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活动中设置地域、注册资本等不合理限制条件。
18个地区违规使用扶贫资金2.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