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什么,怎么改
发布时间:2019/7/10 10:46:41 浏览次数:
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许多老旧小区居民共同的烦心事,也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四老一差”的困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1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介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城镇老旧小区指城市或县城建成时间较长、市政配套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公共服务缺项较多的住宅小区。主要问题有管网破旧,上下水、电网、煤气、光纤设施缺失或老化严重;许多老旧小区不仅缺失养老、抚幼等公共服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存放等也普遍存在问题;物业管理匮乏,公共环境普遍较差,道路破损、私搭乱建等。
2017年底,住建部在厦门、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全面摸查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面广量大,情况各异。
如何把握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
目前初步把改造内容分成三类:第一,保基本的配套设施,比如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修完善等,还包括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套和加装电梯;第二,提升类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活动场地,有条件的地方配建停车场、活动室、物业用房等;第三,完善公共服务类,包括完善社区的养老、抚幼、文化室、医疗、助餐、家政、快递、便民、便利店等设施。“从保基本开始,根据需要逐步提升和完善。我们依据这个原则,因地制宜、因项目而异来确定改造内容。”黄艳说。
加装电梯须因地制宜、做细做实
面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黄艳表示,各地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必须因地制宜,一个楼栋一个方案,甚至一个楼门一个方案,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
黄艳表示,近来有一些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也有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加装电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应尽量兼顾各层居民的合理诉求,尽可能通过精心的个性化设计,达到利益最大化、影响最小化。她同时指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急不得”,住建部正大力推进,但关键要依靠居民邻里协商参与,达成一致。
黄艳介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正全面推开。截至2018年12月,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经完成了1万多部,在施工的有4000多部,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有7000多部。
像“绣花”一样来推进历史街区的改造修缮
部分城镇的老旧小区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之内的,承载了很多历史记忆。如何在改造的同时怎么更好地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
黄艳回应称,今后,符合条件的历史街区的维修、维护、改造工作,可以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但她同时强调:第一,今后在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把这些历史街区的历史信息保留下来。第二,注重风貌的协调,把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留下来,并且改造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三,希望能够以合理利用来促进保护。鼓励大家往外迁,但是不强制。第四,要像“绣花”一样来推进历史街区的改造修缮,要善待这些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无论是从建设、设计到运营维护都要做到精细化。
黄艳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将指导各地抓紧摸清当地城镇老旧小区的类型、居民改造愿望等需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标准和对象范围。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创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机制,包括探索金融以可持续方式加大支持力度,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